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期中考

一.
1.site:www.ncyu.edu.tw嘉農-教授
2.intitle:嘉義大學 filetype:ppt

直覺、同理心、熱血,改成「不決定」?

最近仍一直在看「科學報導」,許多報導都蠻有意思,但往往又因為網路上太多趣聞,就選寫了網路、丟了科學報導。今天乾脆就一次把最近看到頗有感觸的三篇丟上來,順便淺談最近悟到的「不決定」哲學

第一篇是關於「直覺的錯誤運用」。最近《富比士》轉載了麥肯錫顧問公司訪問了兩位學者,我們知道,無論是做網路的,還是在企業體制內,常常有點子、常常需要做一些新的決定;每次一有機會想點子,常常自己已經先想出一個,或者已經先知道答案了,但為了預防萬一,還是再想了一下,想了之後,愈想愈沒把握,但又還是想不出一個結論?科學家想知道,到底在哪些狀況下,我們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有趣的是,依這兩位學者的背景,他們對「直覺」的看法應該會不太一樣才對,但是,麥肯錫的訪談中,卻讓他們說出了相似的建議──

兩位科學家表示,首先我們要小心的定義「相信」,所謂相信直覺,不是直覺來了就全盤接受,而只是將直覺列入選項,作為參考,可能選它,可能不選。這種「不是全盤接受、卻又接受」,可能是善用直覺的第一步。科學家說,直覺絕不能以它的「面額」來計算,直覺看起來永遠總是這麼理直氣壯,如此理所當然的應該是這樣!事實上,它只是一個參考罷了,而厲害的人,會自動先排除他對直覺的過度的信任,卻也會好好對待這個難得的直覺。

他們也提到,如何判斷「直覺」是否有「參考價值」?不妨將直覺「歸類」,再來分析看看「這一類的直覺」產生後,是否會進入某種修正循環(feedback)?如果你是一個已經有十年經驗的高階主管,已經面試了幾千個人並聘用過上百個人,那麼當你看到一個新人而直覺告訴你「不該聘用」,應該好好的相信此直覺,因為這一類的直覺是座落在一個你曾經做過的循環裡,無論我們是否有意識此直覺的存在,它肯定不是第一次產生,因此較能被確認。

從這邊可以看出,「直覺」不一定是好東西,我們要想辦法隔一層起來保護自己,不要隨便受直覺所隨機亂舞。

來到第二篇報導--

第二篇報導則是關於「同理心的錯誤運用」,科學家已經發現,在人類大腦產生「同理心」所用到的腦網路,竟然和「暴力」所用到的腦網路幾乎一模一樣!報導在說,綜觀所有動物之中,人類是同理心最強的動物,但同時剛好也是最暴力的動物!你說,老虎應該比人類還暴力吧?不,報導說,常有人類產生脫軌之作,譬如一口氣殺好幾人的連續殺人犯,還有彼此之間大規模的戰爭。這樣看來,「同理心」和「暴力」是人類的特質,剛好「同理心」和「暴力」的時候腦部的運作竟然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可以說,人類互相攻擊,是因為「太了解對方」?

這本身是很奇怪的事,因為照理來說,就是因為人類可以感受到對方的痛苦,所以才會抑止自己的暴力行為啊!但顯然,到了某種程度,人類的暴力行為,根本就是為了要讓對方痛苦而產生的。假如根本感受不到對方痛苦,那麼也不會產生這麼嚴重的暴力行為!仔細想想,會發現這個其實很有道理,許多衝突,都是起源於「互相傷害」,你傷了我,所以我要傷了你,在同理心的幫忙下,我們想做一些事情來給對方好看。

其實,套一句話:別人怎麼感受、怎麼想,關我們屁事?自己快樂就好了!所以,同理心不是好東西,要學會在某些時候「隔起來」,讓自己感受不到,不是嗎?

到了第三篇的文章,則是探討「熱血的錯誤運用」,其實不該說熱血沒用,而是總有比熱血還要更好、更妙的辦法?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找來一群人,將他們分成A、B二組。他們先請A組看了一則10分鐘的影片,全都是病奄奄的病人,打噴嚏、咳個不停的,真是慘,而B組呢則看一些耍槍枝的和英雄有關係的影片。科學家在看影片前與看影片後,都為這一群實驗者抽血,再將這些血,放到病毒的環境裡,觀查白血球對抗病毒的狀況,結果,他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他們發現,B組的實驗者的白血球,一碰到病菌,會產生比之前更多6%的抗體,大概是看到一些雄糾氣昂的耍槍影片吧!熱血沸騰!所以打病菌也打得特別過癮!但是A組呢,看了一群病奄奄的病人,照理說應該「high不起來」,也沒有熱情,沒有英雄?

錯了。沒想到,A組的血液竟然出現了比B組還激烈的反應,他們的白血球,竟然能夠產生比以前更多23%的抗體

一組是看熱血沸騰的影片,另一組看了病奄奄的影片,沒想到,竟然是看了病奄奄的影片的抗體比較能夠抵擋病菌。他們說,這一定是人類的自我防禦系統,一旦看到一堆病人,就自動提高了警戒!

看了三篇報導,我只想到一個有趣的結論,也是最近的感受──

在現今的時代,我們的時間運用其實處於史上最高的效率狀態!譬如以前我們可以接受,找一個地址必須翻箱倒櫃找黃頁,找到以後再翻翻翻,翻到那一頁,再用紙筆抄下來,找一個公共電話,投入錢幣,打給對方;我們辦理一件事情,以前可以坐公車慢慢到該單位,領號碼排到以後再用筆來填寫報名表,現在則都一定要在線上就完成,頂多被要求印出一張紙再傳真給對方,已經是「極限」了……。

現代人的時間愈來愈壓縮,於是,做決定的時間也愈來愈倉促。什麼都變得倉促,結果就是,沒時間去「再想一次」

我曾經在此問題中,後來我發現有一個方法不錯,那就是──

不決定」。

「不決定」是一種藝術,雖然沒有決定,但其實你已經在走了,只是刻意的、不將決定說明白而已。當我們處於「不決定」的狀態下,我們也會比較東張西望,因為我們還沒決定,我們會讓自己隨時保持警覺、盡量的準備好,隨時處在要下決定的狀態下。另外,以「不決定」來待人處事,其實也可以避免衝突。大家的時間都被壓縮了,如果還是要強迫自己的決定速度「跟上腳步」,會發現自己身陷暴躁。

久而久之,竟會發現,決定的人,因為走錯了、走衝了,反而等於沒有決定;而不決定的人,彈性最大,也得到最後的果實。

創業家平台介紹一:城鄉禮讚台北嘉年華

期望透過本活動集合臺灣各地區之特色產業以及具有創新精神之中小企業,在臺北大會師,展現2010年–MIT臺灣商品與中小企業之嶄新活力,並協助中小企業拓展市場,增進商品展售管道與曝光機會。
在今年的商機媒合活動中,為了讓台灣『.com 創業家』也能夠有曝光的機會,主辦單位,特別規劃了30個科技廠商專區,只要你是原生的『.com 創業家』就可以免費在兩天的商機媒合活動中,獲得一個3公尺X3公尺的展覽攤位,讓你的『.com 服務』能夠在這史上最大的創業家商機媒合活動中,讓更多參展的民眾有認識的機會,同時也有機會能夠獲得媒體曝光的機會。

『.com服務』的定義是什麼呢?只要你不是透過網路在銷售食、衣、住、行、育、樂、的商品,而是使用網路技術來滿足消費者或企業的需求,就符合免費參展的資格,舉例如下:

1. 科技紫微網

2. 共乘網

3. 點點印

4. 買樂透

5. 簡訊王

6. 阿寶哥人脈管理軟體

僅保留30個名額開放給科技創業家,想要免費曝光機會的創業家,可以自行上網報名。

期望透過本活動集合臺灣各地區之特色產業以及具有創新精神之中小企業,在臺北大會師,展現2010年–MIT臺灣商品與中小企業之嶄新活力,並協助中小企業拓展市場,增進商品展售管道與曝光機會。
在今年的商機媒合活動中,為了讓台灣『.com 創業家』也能夠有曝光的機會,主辦單位,特別規劃了30個科技廠商專區,只要你是原生的『.com 創業家』就可以免費在兩天的商機媒合活動中,獲得一個3公尺X3公尺的展覽攤位,讓你的『.com 服務』能夠在這史上最大的創業家商機媒合活動中,讓更多參展的民眾有認識的機會,同時也有機會能夠獲得媒體曝光的機會。

『.com服務』的定義是什麼呢?只要你不是透過網路在銷售食、衣、住、行、育、樂、的商品,而是使用網路技術來滿足消費者或企業的需求,就符合免費參展的資格,舉例如下:

1. 科技紫微網

2. 共乘網

3. 點點印

4. 買樂透

5. 簡訊王

6. 阿寶哥人脈管理軟體

僅保留30個名額開放給科技創業家,想要免費曝光機會的創業家,可以自行上網報名。

最後一件事才是放廣告?

最近和網路前輩討論到「廣告」,他說了一段蠻有趣的看法:網路廣告的總金額好像是在攀升中的,但是,廣告的「版位」卻以更快的速度在爆增。意思是說,只要有人拜訪這個網站,網站就會想辦法弄出一些廣告版位來收費。

最近剛好看到一個點子再次被炒熱了,這間公司的名字是「Image Space Media」(簡稱ISM),位於紐約,瞧他取名就知道他們的目標,別人是結合網站的版位聯合賣廣告,他們則是聯合「圖片」來賣廣告

什麼意思?

他們的技術,可以在網頁裡的每一張照片的下方,動態浮上一層半透明的廣告,長得很像YouTube影片中的那種廣告,只不過,廣告是在圖片裡,而且網友點下去還真的能到對方的網站!

這個點子真的還不錯,我們知道,這幾年來好多平台試著做「內文廣告」,但他們試了半天,能做的就只有在內文加入「超連結」,網友點擊的意願很低,所以一缸子全都差不多了。這樣推想下來,內文不能放廣告,其他地方已經都是廣告,那麼,一個網頁還能做廣告的地方?大概就只剩「圖片」了。每一篇文章都有圖片,每一個網站都有圖片,網頁的規格已經可以輕鬆的動態置圖,所以,饑渴的廣告商們,現在終於要大軍進入圖片了。

圖片廣告目前已經證明「市場潛力十足」。看ISM,它不是新公司,早在2008年就創立,原名「Picad」,現在才改名為「ISM」。目前也不小,已經有2500個網站加入一起播廣告,每個月一共有4600萬不重覆使用者看到這些廣告,每個月可以產生57萬次點擊(這種數字聽起來都好巨大!)一直到今年初,ISM才籌得290萬美元的資金,資金再帶來新的CEO專業經理人。如果Google有天想將廣告擴展到照片,那麼ISM應該是合適的購買對象之一了,而ISM自己也強化了這個簡單的點子,除了「丟」廣告,他的後台也可以分析來訪者,幫助站長們比較他們家的照片,看看哪一張照片的點擊率最好,站長自己調整,最後賺到的是站長,也是ISM,也是ISM的這些廣告客戶。

所以,讓我們先歡欣慶祝,圖片上面要有廣告了囉!站長們,趕快準備加入吧!

不過,現在想來討論另一件事,也就是那位前輩所說的「版位以更快速度在爆增」一事。照片都要拿來搾廣告,效益如何?根據ISM的說法是,放在照片上的廣告,顯然比自己孤單的在網站某個版位上的效果還好。一般的廣告的點擊率大概只有0.2% ~ 0.3%,照片的要「比它還高」。這是有道理的,人們的眼睛去瞄到照片的機率,比瞄到文字還高;而且照片畢竟是有內容的,不像一般廣告滿嘴廣告文,所以網友很自然的被照片吸引,看到廣告點進去的機會也更大。但我認為,如果只是比0.3%還要再高一點點,而且ISM所自我比較的對象只是那些文字廣告,那麼,這樣的成績,好像令人很失望

可見,網友對於圖片上面壓廣告,反應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前幾天才看到一則有趣的「觀點」,現在找不到這個連結了。這位美國部落客只是簡單的表達他對於現在「廣告效益差」的看法,他認為,廣告效益差,純粹就是因為「太多廣告要看了」。如果大家再繼續「搾」下去,廣告的效益即將躺在地上--

舉例來說,剛好最近我這邊改版,上方多出了四塊210×120的方塊,於是,上周我的信箱還有點熱鬧,熱情的朋友們來信詢問可否投放「廣告」在這些方塊中、計價多少?我還來不及回信,因為信箱中還躺著更多的網友先前的來信!那些來信,是看準了左邊的那個facebook「粉絲視窗」,希望可以計價放他們的粉絲專頁在那邊,一開始我可以放一些,但現在答應太多,已經放不下這麼多;放廣告可以賺錢,當然很棒啦,我不是不想賺這個錢,而是,還在努力的想,上面四塊版位和左邊視窗的「最佳效益」到底是拿來擺什麼?

說不定,擺一個「天天選選看」的市調,可以換成的收入,會比廣告還多?

或許,那四個方塊再修正一下長寬尺寸,可以嵌入四塊影片框,天天介紹大家從沒看過的YouTube影片來拉來更大的拜訪流量?

我還在想、還在想,一邊工作一邊想,還沒想出結論。有人就說:「那就放廣告嘛!不就好了嗎!」讓人想起,當年在Google AdSense剛出來正盛的時候,朋友圈就流傳著有某人因為修改了他的AdSense的佈局,賺的錢多了好幾倍,沒什麼人來拜訪部落格,卻已經接近一個月幾萬元之類的……。當時很多部落格都在調整AdSense的佈局,我卻沒有跟著做,不是嫌幾萬元太少,而是有點「不甘願」,就這樣以「廣告」鎖死了這些空間的使用方式。

有夢想的創業家,總是一直認為,「最後一件事才是放廣告」

甚至以Image Space Media為例,如果要在照片上面放任何商業形式的東西,那,我甚至還比較喜歡「Pixazza」這個點子,這是我們在NET-MBA每次都會討論的例子(現在已改名「fb-MBA」,5月15日開課),這個點子我曾經寫過,基本上Pixazza這個工具可以讓你網站上面的所有照片變成「商品展示架」,上面出現包包、衣服、手錶處,就會自動變成可以點的「購物車」,點下去就可以到某個地方去購買照片人物手上掛的東西。「Pixazza」這個點子是非常夢幻的,很不實際,但它卻真的有發揮了照片們「與眾不同」的特色

以Pixazza的技術,它可以輕鬆的做到ISM所做的「圖片廣告」,但它沒有。它做了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後來也被Google投資。

我的看法,未來對於小站來說,所有的版位都可以塞滿廣告了,各式各樣的廣告佔滿空間,連圖片上面也都會有廣告,但,對於創業家來說,我們要記得,所有的訪客都很珍貴,更珍貴的是這些訪客所「踏」上的這個網站的頁面空間,它可以將這些訪客的來訪轉換成其他的創意收入,還有很多很多種收入的模式,無論要做什麼事,就去做做看吧,直到最後還賺不到一毛錢,最後一口氣,再拿來放廣告。當你放廣告,就表示對此站已無希望,沒有成長的空間。

沒有廣告,才刺激自己想辦法賺更多錢,有時候別讓廣告的暫時收入給蠱惑了,悄悄提醒自己:最後一件事才是放廣告!

最近和網路前輩討論到「廣告」,他說了一段蠻有趣的看法:網路廣告的總金額好像是在攀升中的,但是,廣告的「版位」卻以更快的速度在爆增。意思是說,只要有人拜訪這個網站,網站就會想辦法弄出一些廣告版位來收費。

最近剛好看到一個點子再次被炒熱了,這間公司的名字是「Image Space Media」(簡稱ISM),位於紐約,瞧他取名就知道他們的目標,別人是結合網站的版位聯合賣廣告,他們則是聯合「圖片」來賣廣告

什麼意思?

他們的技術,可以在網頁裡的每一張照片的下方,動態浮上一層半透明的廣告,長得很像YouTube影片中的那種廣告,只不過,廣告是在圖片裡,而且網友點下去還真的能到對方的網站!

這個點子真的還不錯,我們知道,這幾年來好多平台試著做「內文廣告」,但他們試了半天,能做的就只有在內文加入「超連結」,網友點擊的意願很低,所以一缸子全都差不多了。這樣推想下來,內文不能放廣告,其他地方已經都是廣告,那麼,一個網頁還能做廣告的地方?大概就只剩「圖片」了。每一篇文章都有圖片,每一個網站都有圖片,網頁的規格已經可以輕鬆的動態置圖,所以,饑渴的廣告商們,現在終於要大軍進入圖片了。

圖片廣告目前已經證明「市場潛力十足」。看ISM,它不是新公司,早在2008年就創立,原名「Picad」,現在才改名為「ISM」。目前也不小,已經有2500個網站加入一起播廣告,每個月一共有4600萬不重覆使用者看到這些廣告,每個月可以產生57萬次點擊(這種數字聽起來都好巨大!)一直到今年初,ISM才籌得290萬美元的資金,資金再帶來新的CEO專業經理人。如果Google有天想將廣告擴展到照片,那麼ISM應該是合適的購買對象之一了,而ISM自己也強化了這個簡單的點子,除了「丟」廣告,他的後台也可以分析來訪者,幫助站長們比較他們家的照片,看看哪一張照片的點擊率最好,站長自己調整,最後賺到的是站長,也是ISM,也是ISM的這些廣告客戶。

所以,讓我們先歡欣慶祝,圖片上面要有廣告了囉!站長們,趕快準備加入吧!

不過,現在想來討論另一件事,也就是那位前輩所說的「版位以更快速度在爆增」一事。照片都要拿來搾廣告,效益如何?根據ISM的說法是,放在照片上的廣告,顯然比自己孤單的在網站某個版位上的效果還好。一般的廣告的點擊率大概只有0.2% ~ 0.3%,照片的要「比它還高」。這是有道理的,人們的眼睛去瞄到照片的機率,比瞄到文字還高;而且照片畢竟是有內容的,不像一般廣告滿嘴廣告文,所以網友很自然的被照片吸引,看到廣告點進去的機會也更大。但我認為,如果只是比0.3%還要再高一點點,而且ISM所自我比較的對象只是那些文字廣告,那麼,這樣的成績,好像令人很失望

可見,網友對於圖片上面壓廣告,反應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前幾天才看到一則有趣的「觀點」,現在找不到這個連結了。這位美國部落客只是簡單的表達他對於現在「廣告效益差」的看法,他認為,廣告效益差,純粹就是因為「太多廣告要看了」。如果大家再繼續「搾」下去,廣告的效益即將躺在地上--

舉例來說,剛好最近我這邊改版,上方多出了四塊210×120的方塊,於是,上周我的信箱還有點熱鬧,熱情的朋友們來信詢問可否投放「廣告」在這些方塊中、計價多少?我還來不及回信,因為信箱中還躺著更多的網友先前的來信!那些來信,是看準了左邊的那個facebook「粉絲視窗」,希望可以計價放他們的粉絲專頁在那邊,一開始我可以放一些,但現在答應太多,已經放不下這麼多;放廣告可以賺錢,當然很棒啦,我不是不想賺這個錢,而是,還在努力的想,上面四塊版位和左邊視窗的「最佳效益」到底是拿來擺什麼?

說不定,擺一個「天天選選看」的市調,可以換成的收入,會比廣告還多?

或許,那四個方塊再修正一下長寬尺寸,可以嵌入四塊影片框,天天介紹大家從沒看過的YouTube影片來拉來更大的拜訪流量?

我還在想、還在想,一邊工作一邊想,還沒想出結論。有人就說:「那就放廣告嘛!不就好了嗎!」讓人想起,當年在Google AdSense剛出來正盛的時候,朋友圈就流傳著有某人因為修改了他的AdSense的佈局,賺的錢多了好幾倍,沒什麼人來拜訪部落格,卻已經接近一個月幾萬元之類的……。當時很多部落格都在調整AdSense的佈局,我卻沒有跟著做,不是嫌幾萬元太少,而是有點「不甘願」,就這樣以「廣告」鎖死了這些空間的使用方式。

有夢想的創業家,總是一直認為,「最後一件事才是放廣告」

甚至以Image Space Media為例,如果要在照片上面放任何商業形式的東西,那,我甚至還比較喜歡「Pixazza」這個點子,這是我們在NET-MBA每次都會討論的例子(現在已改名「fb-MBA」,5月15日開課),這個點子我曾經寫過,基本上Pixazza這個工具可以讓你網站上面的所有照片變成「商品展示架」,上面出現包包、衣服、手錶處,就會自動變成可以點的「購物車」,點下去就可以到某個地方去購買照片人物手上掛的東西。「Pixazza」這個點子是非常夢幻的,很不實際,但它卻真的有發揮了照片們「與眾不同」的特色

以Pixazza的技術,它可以輕鬆的做到ISM所做的「圖片廣告」,但它沒有。它做了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後來也被Google投資。

我的看法,未來對於小站來說,所有的版位都可以塞滿廣告了,各式各樣的廣告佔滿空間,連圖片上面也都會有廣告,但,對於創業家來說,我們要記得,所有的訪客都很珍貴,更珍貴的是這些訪客所「踏」上的這個網站的頁面空間,它可以將這些訪客的來訪轉換成其他的創意收入,還有很多很多種收入的模式,無論要做什麼事,就去做做看吧,直到最後還賺不到一毛錢,最後一口氣,再拿來放廣告。當你放廣告,就表示對此站已無希望,沒有成長的空間。

沒有廣告,才刺激自己想辦法賺更多錢,有時候別讓廣告的暫時收入給蠱惑了,悄悄提醒自己:最後一件事才是放廣告!

facebook的f8宣布從人脈跨到「事、地、物」的大野心,目前可看到的5大趨勢

Facebook的f8實在太有趣,台灣有朋友過去看,使用裡面的RFID的被動標籤checkin,貼到塗鴉牆去,讓所有的朋友好生羨慕。大陸內地雖然並不使用這個網站,但是去觀摩的團隊聽說更多,許多是遊戲開發商如開心農場、開心水族箱、熱酷等,而facebook也宣布一些事,它的會員數已經朝著5億快速飛近,飛近的速度是「前所未見」,它說它花了5年的時間才達到1億會員,但是在行動平台上的會員卻只花3年就達到了。facebook不但已經是最大的相簿,可能亦已經接近最大的行動應用,這意味著多少事情呢!而f8開始進行時,我們這裡,雖然隔了一整個太平洋,但也馬上感受到,某些事情再也不一樣了!沒錯吧?

首先,大家都看到了,所有的「加入粉絲團」按鈕,都變成了「Like」(讚好)。接下來,我也立刻在自己部落格加入了「讚好」鈕。這個「讚好」鈕已經有人撰文好心提醒它設計得有點暇庛,只要改一下裡面的設定網址就可以自動幫別的網站讚好(請勿亂用這招,謝謝)。有趣的是,你可能會問,之前facebook就提供了「分享」和其他鈕,當時不加,為何現在要加?

因為facebook的野心實在太大,大到「外站」(也就是不在facebook裡面開的網站)不得不小心一點了!

在這次f8會議中,facebook宣布了「Open Graph」,這個字其實不陌生,寫程式的先前就看到Graph API,而facebook或討論facebook的網路人已經將朋友名單稱為「social graph」好長一陣子了;其實所有的事情,包括那顆可以放在網站上的「讚好」鈕,facebook也都已經提過即將會發生了,但F8的這場會議的宣告,依然讓網路上的一群部落客「大驚小怪」一番,因為,大家嘆,竟然這些改變,背後都是連在一起的一個大大的野心!

什麼叫做「開放地圖」?其實很簡單,一開始,facebook口中的「社群地圖」(social graph)只是畫出了朋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因為facebook都知道你的500個朋友是誰,所以它可以在你四處閒晃時,看到可口可樂專頁、看到某個廣告,它都懂得隨時告訴你你那500個朋友是否是這些專頁的粉絲;當這500個朋友在世界上有什麼動作時,你也會被通知到,這樣的「地圖」,其實只限於「人」

但現在facebook的野心,即將跨出「人」的範圍,到了所有的「事、地、物」。他們認為,其實所有的「人、事、地、物」都是相連在一起的,之間都有一條又一條的隱形的「線」,而現在facebook想要揪出這些線,「全部都connect起來」(套用facebook connect的詞),聽起來好像蠻有道理?但,交給任何現實一點的人去評估,他們會笑,哈!facebook再大,它不過就是一個網站而已,根本不在人類目前生活的系統裡,它要怎麼將所有的「事、地、物」的連結,都畫出來呢?那,facebook也不是空頭說白話,它跨出的方式,就是「like」(讚好)鈕以及一些留言系統等等,而這套方式之所以可以成功,因為它已經有了「人」的地圖,它會善用「人」的地圖來完成它「事、地、物」的佈局。

初步聽到這樣的「點子」的人,就算聽懂了這套邏輯,一定還是會覺得facebook「瘋了」,因為連點子都聽不太懂是什麼意思,而且感覺上很像技術的語言,真的可以當作facebook這間大網站的下一個實在的目標嗎?不過,要知道,facebook目前上面的app總數達幾十萬支,是以倍數的方式在成長著,facebook已經不是在開發「新點子」,它真的是在開發一個「新平台」。它只要負責鋪出一條路……不,路都不必鋪,只要負責喊一個方向,給一些基本的工具,剩下的幾十萬「大軍」會善用facebook給的這些工具與它的「人的地圖」,來創造一些關於「事、地、物」的新點子、新商機!從這個角度來看,facebook這次的宣布,真的代表著,這間公司有在做符合它近4億會員「應該做的事」!難怪它們要叫,Google小心。

關於Open Graph的事,已經很多人有討論了,我這邊就補充一下,facebook此舉對於行銷人員與創業家可能帶來的最新趨勢:

Ning明明創記錄成長卻驚傳裁員,流量也要「跟流行」

今日忙碌,將上周我在《非凡新聞周刊》的專欄再拿出來討論一下。這篇文章在講知名社群整合網站「Ning」的衰敗,有感而發的寫到,「流量沒錢」,光有「人」,沒有「錢」,沒用!

你說,廢話,本來就是這樣,不是嗎?這不是第一次我們發現「流量沒錢」,早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我們就發現「流量沒錢」;當時看到兩種標竿的網站,一個是Webvan那種「做錯的B2C購物網站」,另一個是好幾個「做錯的B2B商務網站」,這兩種網站都有一些網友上來參觀,但由於網站過度投資在設備,獲利模式不這麼明快,風暴一來,全部都關站了。網路人不會這麼笨的重蹈覆徹,過了幾年,Web 2.0推出,個個都先談「獲利模式」,但獲利模式雖有,付錢的人也有,不過付錢的人「不夠多」,還是一樣會被掃到。可憐的「Ning」,雖然一開始就有明確獲利模式、流量也還在成長中,就是因為付費的人不夠多,不幸的成為這五年的最末尾的「末代社群」。請看以下文章:

Facebook對其他網站已經產生巨大影響。幾周前,美國線上才剛剛宣布可能將巨額購得的網站「Bebo」轉手賣掉,而上星期,美國再次驚傳另一個社群網站「Ning」也即將裁掉近五成的員工。上述兩個網站的會員數各自都在5000萬上下,但5000萬會員,就是不敵facebook。

值得注意的是,「Ning」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社群網站,它是一個讓所有網友都可以成立自己的社群網站的「社群工具」。Ning讓任何網友皆可在10分鐘內自製一個屬於自己社群網站,流程弄得很簡單,幫你代管,全部免費,到了去年,旗下就已經有了高達23萬個社群網站,每天以高達1000個新社群網站在增加中,由於Ning也有繁體中文版,台灣這邊的網友,也有了不少位已經在Ning下面成立他們自己的社群網站了,各自擁有不少會員。

Ning這種招募會員的方式,簡直就是超強的「吸眾機」,於是早在兩年前,Ning就已經籌得6000萬美元資金,估值來到5億美元(台幣150億),並在去年再次籌資,估值來到7.5億美元。沒想到,這次Ning竟然會發佈要裁員的消息,可見它目前的營利模式並不成功。Ning的營利模式是,網友來到Ning來做一個社群網站,完全免費,但如果需要有人指導,一個月就得付10美元~100美元,若要將自己的社群網站以自己的域名相稱,則付一個月5美元;容量加大,一個月再多付10美元。另外,它出名的是「以廣告要脅」,也就是說,如果希望版面上乾乾淨淨的沒有放廣告?那一個月要多付25美元,才能將Ning放的廣告全部移除;然後得再多付一個月25美元,才能將自己的真實身份隱藏起來。這是標準的「免費換付費」的獲利策略,曾經一度被認為「好巧妙」。但,現在證明了,這樣的營利模式並不可行。

營利模式不可行,怎麼辦?

Ning已經表示,接下來還有更大的新聞要發佈。矽谷已經傳出,Ning打算發佈的,正是他們即將向這些社群網站強迫收費!意思是說,如果你有一個社群網站在上面,已經有了幾百、幾千人,甚至幾萬、幾十萬個會員,而你至今不付錢給Ning?不行,Ning有可能宣布,不付錢,就關了你的社群網站。雖然此謠言尚未獲得證實,但已經讓許多社群網站的擁有者,包括台灣這邊的網友「挫著等」,害怕自己的社群受到影響。

不過,令網路最驚訝的是,根據comScore的流量表,Ning的流量其實依然是成長中的。從去年中到現在,它的流量大約又再成長了至少20%~40%,可以想像,還有很多的網友,繼續來到Ning,開設自己的社群,但他們不想付費,讓Ning無法得到足夠的營收,可能讓他無力去繼續支付龐大的頻寬開銷。換句話說,這網站並不是沒有「人氣」,反之,它的人氣其實是愈來愈大,但因為無法營利,反而掉進了「人氣的深淵」;愈多人喜歡,就愈賠得厲害!

Ning之死,意味著網路「免費之門」可能再重新調整,以往我們都被教育,一個新網站有一段時間是被允許「專心衝人氣」的,人氣、流量,一定代表一些價值。現在,除非我們的流量變得和facebook一樣大,不然所有社群類的網站都叫做「沒流量」。因此,這些網站不再對流量保持「有朝一日可換成錢」的幻想,直接在第一時間就開始收費。

所以,網友們請把錢包、信用卡準備好在電腦旁邊,網路要開始「面對現實」了。

面對「流量沒錢」,我上周的結論是「網路即將面對現實」、開始對網友一開始就無情的收費。但是,這只是對於現在還在「Web 2.0」的世界拚鬥的人而言是這樣的,因為Facebook已經在那邊了,每個地方都有facebook,怎麼比流量,都無法說服人們再作夢,你有可能有天能打敗那可怕的facebook!

可是,流量真的「沒錢」嗎?

不完全是!

如果我們加的流量,是「對的流量」,當然還是會被「看好」的。這是要「看時期」,流量要有價值,要看這個流量有沒有跟上現在最新流行的價值觀,而「價值觀」這種東西,其實每五年左右,會有一個大變化。換句話說,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流量也要跟流行」啦

那,facebook型的社群平台流量,那麼,現在流行什麼「流量」?至少有以下三種,是今日公認「含夢量」最高的流量:

一、旗下的總和的小遊戲遊玩人數、或使用你這個工具或平台的總和遊戲數,依然有夢:小型的遊戲是現在被公認可以打破年齡與地區限制的超棒的生意,搭著facebook這類的平台,所向無敵。不過,遊戲有「夢」,也有更多競爭者!若你已經有一款網路或facebook小遊戲,玩家數很多,除非是已經到幾千萬人的水準,不然,大家看的是你能否將這個小遊戲複製出其他的小遊戲,或者在某個平台上面是最大的(譬如「MySpace最大遊戲」、「Mixi最大遊戲」),那就很有「夢」了!

二、行動裝置上面的「跨平台」使用人數,依然有夢:行動是一直被非常看好的,我們看行動裝置的「硬體」一波一波的出現、夢一直實現,但是上面的軟體卻不像硬體這麼棒,夢一直做,也一直沒完成,一直到iPhone才將智慧型手機的軟體拉出一條彩虹,現在又有iPad介於中間的新模式,這個「夢」更容易作了。不過,儘管它的好處是一開始就收費、甚至很容易收費,但也沒有哪一間應用軟體廠真正靠手機賺到一間網站的水準,因此,行動方面的流量的「夢」是不可能築在一個成功的遊戲上,關鍵是在「跨平台」,然後專攻行動裝置的某一個需求,而這需求若又可以巧妙借風、借iPhone或Android的眾多開發商來拉抬?那就很有「夢」了!

三、YouTube的觀賞人數拉離YouTube,依然有夢:YouTube剛剛五周年慶,它的影響力頻創新高,我們講YouTube行銷講了三年,現在開始很認真的在看YouTube的行銷模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YouTube的觀賞人數更多、更能轉換成錢的?由於YouTube是Google的網站,因此另外開一個影片網站或是只在YouTube上面拍一系列影片,意義不大,重點在於有沒有辦法創造一套工具,來拉抬YouTube的觀賞人數,或再更深入分析YouTube的觀賞人數,或是讓YouTube嵌在某站裡開始有機會創造營收,這部份,依然是有「夢」的!

創業家有分成實際和作夢的,簡單的說,現在的Web 2.0並非不見了,而是需要最實際的創業家,一開始就賺錢,小錢養大錢;而作夢的創業家不是沒處去。網路就是這麼美麗,美夢與實際交錯,兩條路,都有賺不完的錢。

今日忙碌,將上周我在《非凡新聞周刊》的專欄再拿出來討論一下。這篇文章在講知名社群整合網站「Ning」的衰敗,有感而發的寫到,「流量沒錢」,光有「人」,沒有「錢」,沒用!

你說,廢話,本來就是這樣,不是嗎?這不是第一次我們發現「流量沒錢」,早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我們就發現「流量沒錢」;當時看到兩種標竿的網站,一個是Webvan那種「做錯的B2C購物網站」,另一個是好幾個「做錯的B2B商務網站」,這兩種網站都有一些網友上來參觀,但由於網站過度投資在設備,獲利模式不這麼明快,風暴一來,全部都關站了。網路人不會這麼笨的重蹈覆徹,過了幾年,Web 2.0推出,個個都先談「獲利模式」,但獲利模式雖有,付錢的人也有,不過付錢的人「不夠多」,還是一樣會被掃到。可憐的「Ning」,雖然一開始就有明確獲利模式、流量也還在成長中,就是因為付費的人不夠多,不幸的成為這五年的最末尾的「末代社群」。請看以下文章:

Facebook對其他網站已經產生巨大影響。幾周前,美國線上才剛剛宣布可能將巨額購得的網站「Bebo」轉手賣掉,而上星期,美國再次驚傳另一個社群網站「Ning」也即將裁掉近五成的員工。上述兩個網站的會員數各自都在5000萬上下,但5000萬會員,就是不敵facebook。

值得注意的是,「Ning」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社群網站,它是一個讓所有網友都可以成立自己的社群網站的「社群工具」。Ning讓任何網友皆可在10分鐘內自製一個屬於自己社群網站,流程弄得很簡單,幫你代管,全部免費,到了去年,旗下就已經有了高達23萬個社群網站,每天以高達1000個新社群網站在增加中,由於Ning也有繁體中文版,台灣這邊的網友,也有了不少位已經在Ning下面成立他們自己的社群網站了,各自擁有不少會員。

Ning這種招募會員的方式,簡直就是超強的「吸眾機」,於是早在兩年前,Ning就已經籌得6000萬美元資金,估值來到5億美元(台幣150億),並在去年再次籌資,估值來到7.5億美元。沒想到,這次Ning竟然會發佈要裁員的消息,可見它目前的營利模式並不成功。Ning的營利模式是,網友來到Ning來做一個社群網站,完全免費,但如果需要有人指導,一個月就得付10美元~100美元,若要將自己的社群網站以自己的域名相稱,則付一個月5美元;容量加大,一個月再多付10美元。另外,它出名的是「以廣告要脅」,也就是說,如果希望版面上乾乾淨淨的沒有放廣告?那一個月要多付25美元,才能將Ning放的廣告全部移除;然後得再多付一個月25美元,才能將自己的真實身份隱藏起來。這是標準的「免費換付費」的獲利策略,曾經一度被認為「好巧妙」。但,現在證明了,這樣的營利模式並不可行。

營利模式不可行,怎麼辦?

Ning已經表示,接下來還有更大的新聞要發佈。矽谷已經傳出,Ning打算發佈的,正是他們即將向這些社群網站強迫收費!意思是說,如果你有一個社群網站在上面,已經有了幾百、幾千人,甚至幾萬、幾十萬個會員,而你至今不付錢給Ning?不行,Ning有可能宣布,不付錢,就關了你的社群網站。雖然此謠言尚未獲得證實,但已經讓許多社群網站的擁有者,包括台灣這邊的網友「挫著等」,害怕自己的社群受到影響。

不過,令網路最驚訝的是,根據comScore的流量表,Ning的流量其實依然是成長中的。從去年中到現在,它的流量大約又再成長了至少20%~40%,可以想像,還有很多的網友,繼續來到Ning,開設自己的社群,但他們不想付費,讓Ning無法得到足夠的營收,可能讓他無力去繼續支付龐大的頻寬開銷。換句話說,這網站並不是沒有「人氣」,反之,它的人氣其實是愈來愈大,但因為無法營利,反而掉進了「人氣的深淵」;愈多人喜歡,就愈賠得厲害!

Ning之死,意味著網路「免費之門」可能再重新調整,以往我們都被教育,一個新網站有一段時間是被允許「專心衝人氣」的,人氣、流量,一定代表一些價值。現在,除非我們的流量變得和facebook一樣大,不然所有社群類的網站都叫做「沒流量」。因此,這些網站不再對流量保持「有朝一日可換成錢」的幻想,直接在第一時間就開始收費。

所以,網友們請把錢包、信用卡準備好在電腦旁邊,網路要開始「面對現實」了。

面對「流量沒錢」,我上周的結論是「網路即將面對現實」、開始對網友一開始就無情的收費。但是,這只是對於現在還在「Web 2.0」的世界拚鬥的人而言是這樣的,因為Facebook已經在那邊了,每個地方都有facebook,怎麼比流量,都無法說服人們再作夢,你有可能有天能打敗那可怕的facebook!

可是,流量真的「沒錢」嗎?

不完全是!

如果我們加的流量,是「對的流量」,當然還是會被「看好」的。這是要「看時期」,流量要有價值,要看這個流量有沒有跟上現在最新流行的價值觀,而「價值觀」這種東西,其實每五年左右,會有一個大變化。換句話說,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流量也要跟流行」啦

那,facebook型的社群平台流量,那麼,現在流行什麼「流量」?至少有以下三種,是今日公認「含夢量」最高的流量:

一、旗下的總和的小遊戲遊玩人數、或使用你這個工具或平台的總和遊戲數,依然有夢:小型的遊戲是現在被公認可以打破年齡與地區限制的超棒的生意,搭著facebook這類的平台,所向無敵。不過,遊戲有「夢」,也有更多競爭者!若你已經有一款網路或facebook小遊戲,玩家數很多,除非是已經到幾千萬人的水準,不然,大家看的是你能否將這個小遊戲複製出其他的小遊戲,或者在某個平台上面是最大的(譬如「MySpace最大遊戲」、「Mixi最大遊戲」),那就很有「夢」了!

二、行動裝置上面的「跨平台」使用人數,依然有夢:行動是一直被非常看好的,我們看行動裝置的「硬體」一波一波的出現、夢一直實現,但是上面的軟體卻不像硬體這麼棒,夢一直做,也一直沒完成,一直到iPhone才將智慧型手機的軟體拉出一條彩虹,現在又有iPad介於中間的新模式,這個「夢」更容易作了。不過,儘管它的好處是一開始就收費、甚至很容易收費,但也沒有哪一間應用軟體廠真正靠手機賺到一間網站的水準,因此,行動方面的流量的「夢」是不可能築在一個成功的遊戲上,關鍵是在「跨平台」,然後專攻行動裝置的某一個需求,而這需求若又可以巧妙借風、借iPhone或Android的眾多開發商來拉抬?那就很有「夢」了!

三、YouTube的觀賞人數拉離YouTube,依然有夢:YouTube剛剛五周年慶,它的影響力頻創新高,我們講YouTube行銷講了三年,現在開始很認真的在看YouTube的行銷模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YouTube的觀賞人數更多、更能轉換成錢的?由於YouTube是Google的網站,因此另外開一個影片網站或是只在YouTube上面拍一系列影片,意義不大,重點在於有沒有辦法創造一套工具,來拉抬YouTube的觀賞人數,或再更深入分析YouTube的觀賞人數,或是讓YouTube嵌在某站裡開始有機會創造營收,這部份,依然是有「夢」的!

創業家有分成實際和作夢的,簡單的說,現在的Web 2.0並非不見了,而是需要最實際的創業家,一開始就賺錢,小錢養大錢;而作夢的創業家不是沒處去。網路就是這麼美麗,美夢與實際交錯,兩條路,都有賺不完的錢。

今日忙碌,將上周我在《非凡新聞周刊》的專欄再拿出來討論一下。這篇文章在講知名社群整合網站「Ning」的衰敗,有感而發的寫到,「流量沒錢」,光有「人」,沒有「錢」,沒用!

你說,廢話,本來就是這樣,不是嗎?這不是第一次我們發現「流量沒錢」,早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我們就發現「流量沒錢」;當時看到兩種標竿的網站,一個是Webvan那種「做錯的B2C購物網站」,另一個是好幾個「做錯的B2B商務網站」,這兩種網站都有一些網友上來參觀,但由於網站過度投資在設備,獲利模式不這麼明快,風暴一來,全部都關站了。網路人不會這麼笨的重蹈覆徹,過了幾年,Web 2.0推出,個個都先談「獲利模式」,但獲利模式雖有,付錢的人也有,不過付錢的人「不夠多」,還是一樣會被掃到。可憐的「Ning」,雖然一開始就有明確獲利模式、流量也還在成長中,就是因為付費的人不夠多,不幸的成為這五年的最末尾的「末代社群」。請看以下文章:

Facebook對其他網站已經產生巨大影響。幾周前,美國線上才剛剛宣布可能將巨額購得的網站「Bebo」轉手賣掉,而上星期,美國再次驚傳另一個社群網站「Ning」也即將裁掉近五成的員工。上述兩個網站的會員數各自都在5000萬上下,但5000萬會員,就是不敵facebook。

值得注意的是,「Ning」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社群網站,它是一個讓所有網友都可以成立自己的社群網站的「社群工具」。Ning讓任何網友皆可在10分鐘內自製一個屬於自己社群網站,流程弄得很簡單,幫你代管,全部免費,到了去年,旗下就已經有了高達23萬個社群網站,每天以高達1000個新社群網站在增加中,由於Ning也有繁體中文版,台灣這邊的網友,也有了不少位已經在Ning下面成立他們自己的社群網站了,各自擁有不少會員。

Ning這種招募會員的方式,簡直就是超強的「吸眾機」,於是早在兩年前,Ning就已經籌得6000萬美元資金,估值來到5億美元(台幣150億),並在去年再次籌資,估值來到7.5億美元。沒想到,這次Ning竟然會發佈要裁員的消息,可見它目前的營利模式並不成功。Ning的營利模式是,網友來到Ning來做一個社群網站,完全免費,但如果需要有人指導,一個月就得付10美元~100美元,若要將自己的社群網站以自己的域名相稱,則付一個月5美元;容量加大,一個月再多付10美元。另外,它出名的是「以廣告要脅」,也就是說,如果希望版面上乾乾淨淨的沒有放廣告?那一個月要多付25美元,才能將Ning放的廣告全部移除;然後得再多付一個月25美元,才能將自己的真實身份隱藏起來。這是標準的「免費換付費」的獲利策略,曾經一度被認為「好巧妙」。但,現在證明了,這樣的營利模式並不可行。

營利模式不可行,怎麼辦?

Ning已經表示,接下來還有更大的新聞要發佈。矽谷已經傳出,Ning打算發佈的,正是他們即將向這些社群網站強迫收費!意思是說,如果你有一個社群網站在上面,已經有了幾百、幾千人,甚至幾萬、幾十萬個會員,而你至今不付錢給Ning?不行,Ning有可能宣布,不付錢,就關了你的社群網站。雖然此謠言尚未獲得證實,但已經讓許多社群網站的擁有者,包括台灣這邊的網友「挫著等」,害怕自己的社群受到影響。

不過,令網路最驚訝的是,根據comScore的流量表,Ning的流量其實依然是成長中的。從去年中到現在,它的流量大約又再成長了至少20%~40%,可以想像,還有很多的網友,繼續來到Ning,開設自己的社群,但他們不想付費,讓Ning無法得到足夠的營收,可能讓他無力去繼續支付龐大的頻寬開銷。換句話說,這網站並不是沒有「人氣」,反之,它的人氣其實是愈來愈大,但因為無法營利,反而掉進了「人氣的深淵」;愈多人喜歡,就愈賠得厲害!

Ning之死,意味著網路「免費之門」可能再重新調整,以往我們都被教育,一個新網站有一段時間是被允許「專心衝人氣」的,人氣、流量,一定代表一些價值。現在,除非我們的流量變得和facebook一樣大,不然所有社群類的網站都叫做「沒流量」。因此,這些網站不再對流量保持「有朝一日可換成錢」的幻想,直接在第一時間就開始收費。

所以,網友們請把錢包、信用卡準備好在電腦旁邊,網路要開始「面對現實」了。

面對「流量沒錢」,我上周的結論是「網路即將面對現實」、開始對網友一開始就無情的收費。但是,這只是對於現在還在「Web 2.0」的世界拚鬥的人而言是這樣的,因為Facebook已經在那邊了,每個地方都有facebook,怎麼比流量,都無法說服人們再作夢,你有可能有天能打敗那可怕的facebook!

可是,流量真的「沒錢」嗎?

不完全是!

如果我們加的流量,是「對的流量」,當然還是會被「看好」的。這是要「看時期」,流量要有價值,要看這個流量有沒有跟上現在最新流行的價值觀,而「價值觀」這種東西,其實每五年左右,會有一個大變化。換句話說,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流量也要跟流行」啦

那,facebook型的社群平台流量,那麼,現在流行什麼「流量」?至少有以下三種,是今日公認「含夢量」最高的流量:

一、旗下的總和的小遊戲遊玩人數、或使用你這個工具或平台的總和遊戲數,依然有夢:小型的遊戲是現在被公認可以打破年齡與地區限制的超棒的生意,搭著facebook這類的平台,所向無敵。不過,遊戲有「夢」,也有更多競爭者!若你已經有一款網路或facebook小遊戲,玩家數很多,除非是已經到幾千萬人的水準,不然,大家看的是你能否將這個小遊戲複製出其他的小遊戲,或者在某個平台上面是最大的(譬如「MySpace最大遊戲」、「Mixi最大遊戲」),那就很有「夢」了!

二、行動裝置上面的「跨平台」使用人數,依然有夢:行動是一直被非常看好的,我們看行動裝置的「硬體」一波一波的出現、夢一直實現,但是上面的軟體卻不像硬體這麼棒,夢一直做,也一直沒完成,一直到iPhone才將智慧型手機的軟體拉出一條彩虹,現在又有iPad介於中間的新模式,這個「夢」更容易作了。不過,儘管它的好處是一開始就收費、甚至很容易收費,但也沒有哪一間應用軟體廠真正靠手機賺到一間網站的水準,因此,行動方面的流量的「夢」是不可能築在一個成功的遊戲上,關鍵是在「跨平台」,然後專攻行動裝置的某一個需求,而這需求若又可以巧妙借風、借iPhone或Android的眾多開發商來拉抬?那就很有「夢」了!

三、YouTube的觀賞人數拉離YouTube,依然有夢:YouTube剛剛五周年慶,它的影響力頻創新高,我們講YouTube行銷講了三年,現在開始很認真的在看YouTube的行銷模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YouTube的觀賞人數更多、更能轉換成錢的?由於YouTube是Google的網站,因此另外開一個影片網站或是只在YouTube上面拍一系列影片,意義不大,重點在於有沒有辦法創造一套工具,來拉抬YouTube的觀賞人數,或再更深入分析YouTube的觀賞人數,或是讓YouTube嵌在某站裡開始有機會創造營收,這部份,依然是有「夢」的!

創業家有分成實際和作夢的,簡單的說,現在的Web 2.0並非不見了,而是需要最實際的創業家,一開始就賺錢,小錢養大錢;而作夢的創業家不是沒處去。網路就是這麼美麗,美夢與實際交錯,兩條路,都有賺不完的錢。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臭豆腐裡加大便‏


你知道大陸深圳臭豆腐怎麼做的嗎?臭豆腐裡加大便,天理何在?還敢吃臭豆腐?

看了深圳台第一現場臭豆腐的報道了嗎?那麼
TM的噁心的過程!!!難怪俺每次都得繞道而行,果然料夠足啊!嗎的,他們還說是用海鮮的湯做的! (自己想吧!說出來怕你吐在電腦上)

以臭聞名的「臭豆腐」,這一回可真是「臭名昭著」了。據報道,深圳
10 多家臭豆腐製造工廠為增加豆腐的臭味,竟用糞水醃製,臭豆腐工人自白:我就是做臭豆腐的,我每次大便都是在塑料桶裡,不會拉在馬桶裡。這可是寶貝啊。

大便兌了一定比例的水後,然後就把豆腐在裡面泡上個
2~3天。這樣取出來的豆腐就奇臭無比了。

不然的話,要在自然狀態下讓豆腐變臭,得多長時間啊?我還要不要賺錢了?你還別說,好多人就是喜歡吃我做的臭豆腐。說夠臭,夠味。真是怪了
....

做好的豆腐還要用布包好埋在糞堆裡。
3名工商人員前去查處時當場嘔吐,「一人連膽汁也吐了出來」!!

熱賣的臭豆腐是以化學染料、餿水、汙水,甚至糞水加工製成。深圳南山區
50 多家小工廠,日產一千多公斤臭豆腐,不肖業者先將豆腐切塊水煮,並加入黑色粉末,數分鐘後豆腐全染成紫黑色,晾曬後放入盛滿又黑又臭的水桶裡浸泡變臭,黑水是以田螺與餿水、腐肉、死蒼蠅為原料,發酵密封到長蛆,產生刺鼻臭味。若不夠臭,再放進少許糞水增臭。

拿大便做「食品添加劑」,如此駭人聽聞,也算是將中國食品黑幕推至極致了吧。


而且炸臭豆腐的油都是垃圾油,用一個月都不換油,有很多有害物質,還致癌呢!!


關外有小兩口吃臭豆腐手腳都潰瘍了,治都治不好!另外別說臭豆腐,烤魷魚我現在都不敢吃了,有報道說那些魷魚長得大,是因為養在了一個比較有「肥料」的環境裡。

愛的故事‏

愛的感覺

從前在一座小島上住著各種“感覺”。有一天這個小島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要沉了,各種“感覺”紛紛搭著自己的船爭先恐後準備要離開。而有一種叫“愛”的感覺卻不急著走,直到島沉下去的最後一刻它才離開,但它的船卻莫名其妙的破了,它開始找尋其他的“感覺”向它們求救;
首先它找到“虚榮”,但“虚榮”卻覺得泡在水裏的“愛”上船後會弄髒它的船,於是便不理它。

“愛”又找到“富貴”,但是“富貴”的船上裝滿了金銀珠寶根本沒法讓它上船,於是繼續找…它找到“快樂”,“愛”對著“快樂”求救,但“快樂”就是“快樂”,正不知為了什麼事高興,根本沒看到“愛”,

“愛”繼續找…這次找到了“孤單”,但它已習慣自己一個人孤單,所以還是沒有讓“愛”上船。

正當“愛”絶望時,突然有一個老人伸手把它拉上自己的船,老人沒說什麼…也一樣跟著其他感覺找尋可棲身的小島,最後它們到了一個小島後,老人把“愛”放下後就又坐上船走了,“愛”一直沒機會問老人的名字,直到不久後它遇到另一個老人“智慧”,“智慧”告訴“愛”那個救它的老人是“時間”,“智慧”說:『時間之所以會救愛,是因為只有時間能肯定愛的存在』。

若愛只有口號而沒有愛的行為,這愛是假的!因為真愛必需用行動來證明!用行動來證明同樣是要用上時間的!一個人一生最保貴的是什麼?可能有很多,但有一樣你必需認同的,就是時間!

人一生的時間實在有限,你有否用上你的時間去愛你所愛的人。

鐵軌 & 青蛙‏

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
而那個地方有兩條鐵軌,
一條還在使用,一條已經停用

只有一個小朋友選擇在停用的鐵軌上玩
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鐵軌上玩

很不巧的,火車來了
(而且理所當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鐵軌上行駛)
而你正站在鐵軌的切換器旁,因此你能讓火車轉往停用的鐵軌
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數的小朋友
但是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的小朋友將被犧牲
你會怎麽辦?

據說大多數人會選擇救多一些的人
換句話說,犧牲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玩的小孩...
 
但是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
那一名選擇停用鐵軌的小孩顯然是做出正確決定
脫離了他的朋友而選擇了安全的地方
而他的朋友們則是無知的選擇在不該玩耍的地方玩
爲什麽做出正確抉擇的人
要爲了大多數人的無知而犧牲呢?

這篇文章蠻發人深省的,
我們常被教育要顧全大局,但公平嗎?
似乎當大家都做的理所當然的時候,
我們就必須隨波逐流,
否則就會被放逐而不容於世,

如漁父中那位老翁勸屈原所說的: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

當一個人太堅持自己是"對"的,
最後的下場可能就是被犧牲的可憐鬼!
又有誰會爲他掬一把同情之淚?
只會嘲笑他的愚蠢!

我們已經入了社會,學習的就是圓滑的做人,
當你是主管,就像文章中那位切換軌道的人,
內心的正義與現實衝突時,你會如何抉擇呢?
不過~如果是我的話,我並不會選擇切換軌道

因爲,我認爲那群小朋友一定知道那是活的軌道
所以,當他們聽到火車的聲音時,就會知道要跑
但若,將軌道切換後那個乖小孩必定慘死,
因爲,他從來沒想過火車還會開到廢軌道上
所以,你認爲呢?

或許我這樣的想法與理念,
到了我老時才會發現  
我是個不斷被犧牲的可憐鬼,
但這個社會又爲什麽要把是與非顛倒來又顛倒去呢?

另外,你們在想想,
一條鐵道會被停止使用,是否代表著這個鐵道有著潛藏的危機呢?
如果切過去之後,被犧牲的就不只是一個或一群小孩了,  
而是整車的乘客呢?
大家想想吧!

==========================================================================

英俊的王子因得罪了女巫,被下咒變成了一只醜陋的青蛙。

女巫說,除非青蛙遇上一位真心愛他的女孩,魔咒才能破解。

幸運的是,青蛙終于遇上了美麗的公主,並以他的善良征服了公主的心。

公主說:"我相信你,我也願意愛你,可你必須答應我,無論將來我變成什麼樣子,無論是美麗或丑陋,貧窮或富有,健康或疾病,你都將永遠愛我,並不捨不棄。"

青蛙當然同意。

于是公主吻了他。公主像是預感到某個不好的結局,在吻他的時候,一滴眼淚流下來。落在青蛙的唇邊。

魔咒終于解除了。青蛙在瞬那間變回了英俊的王子,他欣喜若狂。

可意外的事情發生了,王子發現公主不見了。

公主原先站著的位置被一只醜陋的蛤蟆所取代。

蛤蟆跳起來,跳到他的腳背,仰起頭來望他。

蛤蟆的眼中有淚。青蛙不敢相信,他有狂呼的衝動。

這時女巫出現了,她得意地笑:" 她根本不是什麼公主,她原本就是一只蛤蟆。

世人皆以為公主吻了青蛙後,兩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這種結局太平淡如水。

所以我安排了一只財蛤蟆變成公主,由她吻你來解除你的魔咒,同時,她也將變回一只蛤蟆,這就是她愛上你的代價。

如果她不願意吻你,那麼她將永遠成為一個公主,享盡萬般寵愛。

可惜,她是個傻瓜。她明知道自己的結局,可她仍然選擇了愛你。

現在,你兌現自己的諾言,跟一只蛤蟆一生一世吧,

別忘了,這是你答應過她的!哈哈哈哈哈哈~~~~~~"

王子崩潰了,他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這個惡毒的女巫,把他從地獄扯上天堂,再從天堂拉下地獄,讓他在快樂與絕望的兩極中備受折磨。

這才是女巫的真正企圖。

王子望了望腳背上的蛤蟆,他想,我怎麼可能愛她呢?

他憤怒而絕望的大叫,沖了出去。

悲劇發生了,他在錯足之間,踩死了蛤蟆。蛤蟆慘叫一聲,把他驚得回首。

更加不可置信的事情接踵而來,蛤蟆又變回了美麗的公主。

只是,她死了,她死在他無情的腳下。 <>
女巫笑得更狂更得意:"你以為遊戲就結束了?不!遊戲才剛剛開始。

你這個自以為是的青蛙,讓我告訴你事情的真相吧。

她並不是一只蛤蟆,她是個真正的公主。她變成蛤蟆也是我的詛咒之一,

只要你願意回吻她,她才可以由蛤蟆變回公主。

可是你不願,你接受不了她的丑陋,你寧可殺死她你也不願意愛她!

哈哈,這就是你所謂的真愛嗎??"

王子痛哭:"你殺了我吧!你殺了我吧!!"

女巫輕蔑地說:"我不殺你。你這個怯懦而自私的無膽鬼,

我讓你活著,在悔恨與痛苦中度過一生!"



故事的結局,王子與公主其實沒有幸福生活。

她死在他的腳下,而他掙扎在內心的譴責中一厥不振。

臨死,他反復念叨著這樣一句話:"我只記得她眼中的一滴眼淚,我只記得她眼中的一滴清淚。"


更改青蛙王子的完美版本,只想說說一些心得:
1、人往往可以願諒自己的丑陋,卻不能接受他人的丑陋。
2、不要輕易相信眼前的"事實",因為它極有可能是一幕假象。
3、厄運就象那個惡毒的女巫,你越害怕她,她越對你窮追不舍。一旦你喪失理智,你就極有可能犯下彌天大錯。

格主自介

新開blog了

我是一位僑生

來自澳門的

就讀國立嘉義大學二年級

來到台灣很開心

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興趣:

打羽球

聽歌

玩電動